9月20日,第二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在山西长治开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宫国强出席大会并演讲。
宫国强指出,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食品安全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是传统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民生底线、社会焦点、产业保障、健康基础”的特点,贯穿人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依法履行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评估等工作职责,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在标准管理方面,我们践行“最严谨的标准”要求,持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已累计发布标准1478项,涵盖340余种全部食品类别,包含2万余项指标,覆盖了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有效保护了群众健康。
在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在严守食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三新食品)”和食药物质管理改革,优化工作程序、提升审查效率,2021年以来,共审批“三新食品”201项,不断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传承发扬、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在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方面,我们坚持示范引领,开展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试点建设,促进相关科研机构、食品企业等强强联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各地推动建设16000多所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学校,先后有两批378家医院开展临床营养的专科示范建设。针对慢性病高发和营养问题,出台食养指南,加强科普宣教,指导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提供饮食处方或建议,推动食养惠民。带动促进各地医院强化临床营养和药膳服务,注重加强营养指导员培训,提升社会的营养服务水平。通过社会共治共建,推动实现“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转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与营养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主题教育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食物观”的全局高度,深入贯彻落实《365bet中文致力》,围绕守好食品安全底线、提升营养健康高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针对各方普遍关注的食品标签问题,在加快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工作进度,优化标签标识管理要求的同时,为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新期待,针对媒体反映的药品说明书字体过小、排列密集等问题,我们对食品标签类似问题,启动预包装食品数字化标签试点,通过数字化标签应用,使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更便捷获得全面详实的标签信息,解决标签字体偏小带来的可视化问题。
二是针对行业关注的预制菜领域,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储备,深入生产一线调研,了解行业发展问题,会同工信部等探索预制菜管理的高效途径。三是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对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黄芪、天麻、杜仲叶、灵芝、山茱萸、西洋参等9种食药物质试点工作开展总结论证,相关工作已进入尾声,按程序报审会签后将正式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后续,还将加强对食药物质传统食养定位和实际运用的研究指导,例如继续开发食养指南,加强食药物质临床营养应用等,努力提升食品营养健康高线。
宫国强强调,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社会共治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媒体等协同发力。一直以来,食品安全大会在搭建政府、行业、社会、公众、媒体“五位一体”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会通过法规解读、经验交流、科普宣传等形式和内容,从不同视角探讨交流我国食品安全与健康发展,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为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和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食品安全战略的实施,彰显行业主流媒体的担当作为。